咨询下载
界面传声器应用及其特点
1987年美国人爱德华.朗和罗纳德.威克沙姆所发明界面传声器(Boundarymicrophone),刚发明的时候并不叫界面传声器,而是称为压力区(带)传声器(Pressurexonemicrophone)简称PZM,现在也有称之为平面传声器的。 目前,界面传声器在中国应用的不是很普遍,关于它的信息也不多,但在国外却是应用的非常广泛,应用的场所和范围录音、广播,以及音乐剧、话剧等演出等等。
一、界面传声器的特点
界面传感器和普通传感器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对界面的应用。所谓界面,就是声压所及的反射面。压力区是指声压边界的直达声和反向声基本同相位的压力区域,因此传声器的头(膜片)和反射界面必须靠得很近。
普通放在支架上的传声器和地面反射面的距离在500-1800mm之间,它的反射声滞后于直达声的时间长,相移比较严重。在相移到直接声和反射声同相时,叠加进入传声器膜片,声压增加一倍使振幅增加了6dB;但如果反相叠加则信号互相抵消,造成频率响应强度不等的升升降降而失真,从而产生梳状滤波效应。
界面传声器的反射面和传声器的膜片之间的距离在应1-3mm之间,由于声速是340m/s,3mm的行程时间差为3/340000=1/110000s,也就是说它的相位也是滞后1/110000。这样微小的差别对音频来讲可以忽略不计,视作同时同相位到达。和一般传声器相比,界面传声器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声压加倍:反射声和直达声无论任何频率都是同时同相位到达传声器膜片,因此声压增大一倍(6dB),信噪比也增加6dB。
2、因为不会产生梳状滤波效应,所以频响是平滑的。
3、界面传声器使用的极头的膜片直径很小,在6-10mm之间,而且声音都要通过径向对称的缝隙才能到达膜片,没有偏轴效应,声源运动时音质不会发生变化。这特别适用于戏曲、话剧、音乐剧、小品等艺术形式的演出扩声。
4、由于信噪比高、频响平滑,因此可以增强清晰地拾取远距离低声级声音的能力。
5、尺寸小,便于隐藏,很多情况下可以不被观众发现,录像时不会出现在镜头中。
6、如果适当调整和增加界面的面积和形状,还可以提高灵敏度和指向性。
二、多界面PZM的试验
界面传声器具有很多优点,但是在现实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,界面传声器最方便的界面是地面、桌面和墙面,可是表演区没有墙面,舞台地面虽是很好的界面,但是由于界面传声器半球形的指向特性,容易接收来自扬声器的声反馈。
为了解决它的指向性问题,从1979年开始,美国有人进行了各种多边界面的试验,他们用电工胶带把三块板粘在一起,把界面传声器放在一个角上。经过试验发现,由于挡板的作用,环境混响声被抑制了很多,声音清晰度大大增加,对10m外声音的拾取效果就更好了,1980年,又把垂直边界面的尺寸加大到240mm。
为了不影响观众的视线,界面挡板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板。后来又试验了360mm的垂直界面,放在舞台前沿,其前后鉴别率可达到40dB,可以为离界面传声器10m远的独唱扩声。
三、界面传声器的演变
1987年,在北京举办的一次音响展销会上,皇冠公司展出了一款名为PCC的界面传声器。它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与PZM相比都有很大的改变。
PCC传声器的极头是垂直于界面立放,界面和传声器膜片的距离达到10mm左右,它的指向性为心型,适合放在舞台前端使用。
舞台扩声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选用不同的界面,可以自制:用5mm厚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并不困难。用透明胶带或电工胶条粘接即可,下面举几个实例:交响乐扩声时上面悬吊四只锥体界面传声器:一二提琴上面、大提琴和中提琴上面、圆号上面、定音鼓与竖琴之间的上面各一只;如果是协奏曲,则另外为独奏加一普通传声器。英国BBC电台在北京转播中央乐团交响乐时用普通心型传声器就这样布局,通过卫生转播,效果很好。
舞台扩声根据不同的场合选不同的界面,当然也可以自制:用用5mm厚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并不困难。然后用透明胶带或电工胶条粘接即可,下面介绍几个例子:如交响乐扩声时上面悬吊四只锥体界面传声器:一二提琴上面、大提琴和中提琴上面、圆号上面、定音鼓与竖琴之间的上面各一只;假如是协奏曲,那么就要另外为独奏加一普通传声器。等等